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7月2日至4日,经济管理学院“非遗传承”实践团师生9人前往福州三坊七巷文化街道多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走访、沉浸体验、传承人教学,深刻领会“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意义,探索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路径。

在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和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师生实践团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考察时的足迹,重温“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文脉”的谆谆教诲。在林觉民故居和林则徐纪念馆,师生们通过珍贵史料感悟先贤的爱国情怀,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福建省非遗博览苑和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详细了解了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寿山石雕、闽剧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而习近平总书记曾调研非遗项目的珍贵照片和讲话摘要,更让师生们深切感受到国家对非遗保护的高度重视。


在西园软木画生产基地,福州软木画代表性传承人陈君锟现场演示“以刀代笔”的精湛雕刻绝技,手把手指导师生完成作品创作。“每件作品都要经过多道工序,这就是工匠精神”。学生代表李宜凡感叹:“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精神的传承。”
此次的福州“非遗传承”实践活动通过“探、观、访、学”四位一体模式,让师生们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经济管理学院将持续推动非遗保护与历史文化教育同频共振,引导青年学子在文化传承中贡献青春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 李琦)